当前位置:三门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媒体关注 > 文章详情

勿忘国殇,吾辈自强丨焦点网谈

发布时间:2023-12-13 10:38 查阅次数:0 来源:网络 作者: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今天,2023年12月13日,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6年前的那个凛冬,30万身处南京大地的同胞殒命于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那是家国之难、民族之殇,那是不能忘却的历史,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今天,以共和国的名义,我们祭奠亡魂、悼念同胞,唤醒民族痛感、凝聚奋进力量。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身处南京的同胞惨遭杀戮。

南京的每一段弹痕累累的城垣、每一寸埋骨葬魂的土地、每一条曾流血浮尸的江河,都在诉说这座古城所遭受的苦难。

3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鲜活的生命惨遭杀戮——在那场持续6周的人间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

30万,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家庭支离破碎、亲人阴阳两隔——如果30万人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至杭州。

那是一场举世震惊的屠杀,那是人类文明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那是中国人心头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有一组令人无语凝噎的雕塑:母亲丧生在日军的屠刀下,不懂事的孩子还在母亲身上吃奶,大一点的孩子坐在一旁哇哇大哭。

当年那个坐在一旁哇哇大哭的孩子,就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1937年12月13日,是常志强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9岁的他目睹了父亲、母亲、4个弟弟被杀害,姐姐被刺5刀后遭到侵华日军凌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后,那里成了常志强经常去的地方,但他总是在馆外一圈一圈地绕,却始终不愿走进馆内。家人询问原因,他说,一到那里就会想起遍地的尸体,满眼的血腥……

1997年,看到日本右翼势力公然否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常志强决定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沉默,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材料,送到纪念馆。“他们不是不承认吗?我活着,就是最好的见证。”

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常志强远赴日本参加幸存者证言集会,带着研究者指认亲人遇害地点,参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录片拍摄……轮椅上,老人的身影日渐佝偻,却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前往一个个现场。

2022年12月29日,94岁的常志强去世,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50位。

86年过后,那些时间的证人,正在随着岁月流逝加速凋零——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维护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的努力仍在持续,依靠家族记忆的传承正被视作一条重要途径。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2023年8月15日,第二批10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在家人的陪同下,95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再次来到“哭墙”前,名单墙上亲人的名字是老人一生的牵绊。“我年纪大了,以后不一定能来了。下一代会代我来,一直都会来。”

“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面,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1995年刚设立时,长43米,高3.5米,刻有300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姓名。28年来,“哭墙”经历数次增刻,姓名增至10665个,长度也增加了约一倍。

这面墙是30万遇难同胞共同的墓碑,10665个名字是他们共同的碑文。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家:一个家在身边,一个“家”在墙上。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里有他们无法忘却的亲人。

每次来到“哭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都会为墙上家人的姓名“描新”。这是一种悼念,也是一种传承。

每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其实也是一种国民记忆的“描新”——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铭记历史。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带我们重回并铭记那段兵戈抢攘、百孔千疮的历史时空。战火的硝烟虽已弥散远去,历史的警钟依然长鸣不息。

我们不能忘记,腥风血雨的峥嵘岁月里,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同仇敌忾,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中,无数英雄儿女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敢教日月换新天。

珍爱和平。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当今之世,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以国家名义缅怀死难同胞,就是要在铭记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激发奋进力量,表达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的深切情怀,展示中华儿女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定立场。

笃定前行。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就是创造新的伟大历史。国家公祭日是一次回溯苦难的精神洗礼,更是我们汲取力量、奋勇前行的动力之源。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对遇难同胞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