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七届人大九次会议第86号建议的答复
陈天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古村落保护 发展古村落文化旅游业”的建议收悉。经与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历来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近年来,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开展调查摸底、组织评审推荐、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日常监管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着力推进传统村落又好又快发展。2021年,我局更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市、县两级专家深入调查摸底,开展技术指导,积极推荐62个村庄申报河南省第六批传统村落,最终共计33个村庄入选,为全省入选村庄最多的地市。截至目前,我市共有89个传统村落入选国家、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1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9个村落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我局积极向上级争取保护发展资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5个传统村落获得上级补助资金7100万元,其中,14个中国传统村落已获得国家补助资金3600万元,20个省级传统村落获得省级补助资金3500万元。补助资金实行财政国库集中统一支付管理,确保资金全部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今年6月份,为充分挖掘整理全市传统村落资料汇编,我局向市政府上报《三门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资金的申请》(三建〔2022〕197号),拟申请80万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目前文件已转批市财政局。
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上,我们因地制宜、深挖内涵,根据村落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等,最大限度的保留传统村落“原汁原味”,初步形成了四种模式。一是以陕州张汴乡地坑院为代表的豫西民居民俗文化体验模式。以独特的豫西地坑院民居为基础,集中展示剪纸、庙会等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民居和民俗文化体验型特色旅游村。二是以渑池赵沟村、上南庄村、灵宝杨公寨等为代表的古村旅游模式。以特色古村聚落建筑为核心吸引物,依托自然风光、原生态古村落、古村落独特的文化内涵,开发古村历史文化旅游。三是以卢氏山水生态民宿为代表的休闲旅游模式。汤河温泉“沐心民宿”、五里川镇“千层坊·小木屋”、朱阳关镇“栖云山居”,以传统村落建筑为基础,通过恢复、改造农村民居等方式,利用农村、田园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把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结合起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四是大力发展“村落保护+红色旅游”。以革命遗址、遗迹、红色资源为依托,将红色资源与村落保护相结合,打造红色教育旅游基地,最大限度发挥红色资源的综合效益,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
在日常监管上,我们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联管制度,日常由村委具体管理,乡镇负责日常检查,县市不定期抽查,并按照《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机制》的要求,及时对传统村落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整改,确保传统村落良性、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的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下一步,我局将根据你们的建议重点开展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传统村落最大魅力在于那种穿越时空传递过来的文化气息,村落文化如果消亡了就不能再生了,必须高度重视村落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对各县(市、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指导力度,完善住建、文旅、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力争把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的规划之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推进。
二、摸清底数,加快传统村落的资源调查
积极开展全市传统村落普查建档工作,摸清底数,按照“一村一档”要求,编制村落档案,深入调查研究,提供技术指导,搜集相关资料,深挖文化内涵,彰显文化特色,真正使传统村落沉淀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多措并举,加强保护发展
进一步探索政府职能部门层面扶持与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鼓励企业、民间团体、社会贤能等共同参与保护和利用工作,吸收社会各方合力推进,进而更好地对传统村落进行反哺保护、开发利用。
四、扩大宣传,形成保护共识
三门峡市的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增长潜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新闻媒介,扩大宣传,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就是保护生命力,就是发展经济”的共识。